(樂購網專欄 作者:賈敬華)微信收費變成一場全民喧嘩的焦點事件,這是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沒有料到的。按照以往的慣例,微信收費事件,稱之為“微信收費門”更形象。眼下,中國移動成為媒體和公眾口誅筆伐的目標。
不過,真正令中國移動感到恐懼的是,這一事件經過數月的發酵,演變成為中國移動史上最大的危機。隨著關于微信收費各類報道的不斷深入,中國移動被無情的扒下了底褲,騰訊唱了一出悲情苦戲,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是隔岸觀火。
信令之痛
微信收費的爭議,緣于中國移動與騰訊一場言論博弈。2012年12月5日的“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說:“騰訊QQ占用運營商信令資源非常大,原來的一些機制不太適合傳統運營商的網絡設計,中國移動和騰訊相互之間應該有溝通。”
李躍的隔空喊話,引發了小馬哥的“不滿”。在IT峰會上,馬化騰關于“對信令的占用更多是傳統2G、2.5G網絡,而3G網絡上應該游刃有余”的說法,更是把矛頭直接指向了中移動。至此,微信收費演變成為騰訊與中國移動的爭執,而中國移動的信令之痛被媒體不經意間公開。
此前,很多移動用戶反應通話質量下降,掉線率增加,移動并未公開回應。當中國移動對媒體坦言信令風暴對網絡產生了沖擊,甚至有些地區的通話質量受到影響后,移動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一些數據,將中國移動網絡的危機曝光于公眾面前。中國移動的統計數據顯示:微信已經占用了中移動60%的信令資源。除微信外,米聊、陌陌以及中國移動自己的飛信,都會占用信令資源。盡管米聊和陌陌的用戶數量與微信不在一個重量級,但這些應用占用的信令資源不能忽略不計。這意味著中國移動的網絡已經嚴重負載,隨時面臨癱瘓的風險。
最致命的是,既便微信收費,也難解中國移動信令之痛,因為收費與信令資源占用是兩回事兒。如何解決信令資源占用過度的難題,才是中國移動面臨的迫切問題。
運營之困
從網上營業廳,到飛信,以及移動網絡優化,中國移動在2G移動通信領域出色的運營能力有目共睹。當移動聯網的大幕拉開之后,爆炸式增長的APP,讓中國移動的網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次微信引發的信令之痛,可以看成是拷問移動網絡規劃、建設、優化和運營支撐能力的前奏。
事實上,中國移動網絡早就嚴重負載,信令風暴對移動網絡沖擊也并非近期的事情。按照中國移動的數據,微信用戶達到3億后占用了移動60%的信令通道。早在2012年9月份,微信用戶突破2億,這一規模已經對移動網絡產生了沖擊。然而,半年多時間過去了,中國移動并未對信令風暴采取任何措施,這又為何?
合理的解釋有兩個,一是中國移動目前不具備解決微信等移動應用對信令資源占用過度的技術能力;二是中國移動不愿意解決這一問題。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后者的可能性極小。為了逼宮騰訊置網絡癱瘓的風險而不顧,這無異自掘墳墓。
眾所周知,微信對移動網絡信令資源占用過度是國際性難題,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一難題無法解決。在微信團隊4月9日發表的聲明中稱,日本的東京和韓國的漢城,已經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中國移動前任總裁王建宙與騰訊副總裁劉熾平的對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4月7日博鰲亞洲論壇上,王建宙表示,“升級技術解決流量壓力的好辦法,通過優化心跳機制、優化網絡,流量壓力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而劉熾平則表示,“騰訊會和移動一起合作,騰訊準備了很多技術方案,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
綜合各方面消息來看,中國移動對于解決信令風暴這一難題還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另據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相關人士透露,在3G網絡中,微信信令對網絡的沖擊很小,馬化騰也印證了這一觀點。既然這樣,中國移動為何不加速3G網絡建設以緩解信令之痛呢?
骨干網之殤
從一些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移動在3G上的發展并不像業內人士所說的不堪。按照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1月底,中國聯通3G用戶總數8012.5萬戶;中國電信3G用戶7206萬戶;中國移動3G用戶達到9497.9萬戶。
的確,中國移動3G用戶規模仍舊排第一位,數據上網收入所占的比重也相當大。查閱三家運營商2012年上半年的財報會發現,中國移動的數據業務收入已經占到營收的28.5%,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只有19.9%和14.0%。
從表面來看,中國移動數據上網業務增長迅猛。財報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數據業務收入1663億元,同比增長19.4%,營收占比由2011年的26.4%提升至29.7%。不難看出,數據業務占移動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只是,數據業務的高速增長,正逐漸成為中國移動的痛。
移動數據服務,是要通過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的數據交換實現的,但是基站的數據來自地下的核心網,通過骨干網傳輸過來的。眾所周知,90%都掌握在電信和聯通兩家運營商的手中,移動加上旗下的鐵通最多也就10%的份額。由于三大運營商的互聯網流量需要網間結算,中國移動數據上網數據增長越快,向聯通和電信支付的流量網間結算費用也越高。
沒有自己的骨干網絡,移動數據收入的一大部分將流進聯通和電信的腰包,這已經成為中國移動最大軟肋。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聯通3G手機數據流量達939.9億MB,而中國移動移動數據流量達2898億MB,是中國聯通的3倍之多。
顯而易見,沒有核心骨干網的中國移動,數據業務增長越快,利潤越低。與微信“心跳”機制對信令資源的占用相比,骨干網資源匱乏引發的網間流量結算機制更恐怖,直接導致中國移動利潤不斷縮水。正因于此,中國移動才會在3G推廣上左右為難。用戶增長越快,缺乏骨干網絡資源的移動網絡承壓越大。骨干網之殤,讓中國移動在3G時代飽受煎熬。
眼下,微信用戶增長引發了信令風暴對網絡產生了沖擊,另一方面是數據上網業務引發網間結算費用一路狂飆,以及用戶對微信收費引發的輿論譴責……中國移動可謂是四面楚歌!
或許有人說,如果沒有這場微信收費的爭議,中國移動也不會被抄底。殊不知,如果不被抄底,這些問題有可能會讓中國移動這艘中國通信業的泰坦尼克觸底。眼下,暴利的中國移動必須謹慎處理多年高速發展遺留的隱患,一招不慎有可能滿盤皆輸。如何應對,中國移動需三思而后行!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4月11日消息,今日微信團隊正式發表聲明稱:“微信絕對不會對用戶收費。” 微信團隊聲明截圖(速途網配圖) 據了解,微信團隊今日通過微信的方式向用戶發出聲明。聲明中表示,“溫馨提醒:近期在微博上流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速途專欄:微信收費門,究竟抄了誰的底?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30510/26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