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關項目中,毛紡行業有一項《羊絨等特種動物纖維分梳技術》。”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理事長彭燕麗介紹說,山羊絨是我國特有的,由于資源少,被稱為“軟黃金”,年產只有1萬多噸,如何利用好、加工好這些稀有資源,提高產品附加值,是毛紡業“十二五”期間要重點研究的。
在我國,由于70%以上的山羊絨產生了變異,造成分梳生產效率大幅降低,成本不斷提升。因此,該項目的研發重點在于對山羊絨變異進行理化研究,完成分梳設備的研制、分梳技術的開發、絨條技術的開發、變異山羊絨染色等任務,爭取到2015年國產化分梳設備應用范圍達到40%。
《綱要》中提出毛紡行業要重點推廣復合紡、賽絡紡、嵌入紡等新型毛紡技術,到2015年推廣面達到60%以上。彭燕麗認為,目前新型紡紗技術在毛紡領域的應用比例還不高,比如嵌入式紡紗雖然項目開發成功,但只是在部分企業局部進行了改造,工藝和設備還很不成熟,離大規模的推廣應用還有距離。
未來要做的就是要定型設備、完善工藝、規范操作。比如賽絡紡節省了并線工序,理論上節約了成本,但與傳統的并線工藝還是有所不同。因此只有產品開發跟上,產品適用性更廣,技術推廣才能順利進行。
半精梳技術發展很快,據統計,“十一五”初期半精梳規模有30萬錠左右,目前已經超過100萬錠。彭燕麗說,半精紡產品不是常規產品,不適應大批量生產,不鼓勵擴大規模,而是要提高個性化產品附加值,注重提升半精梳毛紡工藝技術水平,使半精梳毛紡產品更加豐富,質量效益穩步提高,“十二五”期間保持120萬錠規模,即使到2020年也僅維持在100萬錠。
對于《綱要》中特別提出的高效節能染色技術的推廣,彭燕麗認為,目前一些國產染色設備在節能減排方面完全可以替代進口,因此 “十二五”期間完成推廣60%的推廣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彭燕麗認為,未來,我國企業通過學習引進先進技術,通過更新改造國產設備,特別是通過充分利用我國自主創新的技術,我國毛紡工業將會有新的飛躍。
推薦閱讀
小哥倆手上有兩件寶貝,一件是木陀螺,放在地上一旋,用布鞭子海海地抽打著,便旋轉不停;另一件是用兩塊長條紙十字交叉折疊起來的派。我小時候叫帕,這種紙制品字典沒給丁一確二,所以我根據諧音選擇了這兩個喜歡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我國毛紡工業將會有新的飛躍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119/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