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私募和創投在掛牌前的熱身正成為新三板的一道風景線。近期多家私募機構在股轉系統發布公開轉讓說明書,表示看好新三板市場制度創新和發展前景,將市場關注的熱點從政策紅利帶向了市場機遇。
不過,隨著越來的機構掘金新三板,成立眾多基金投資新三板之際,這些投資機構的退出渠道也越來越受關注,在分層制度、做市主體擴容等改革措施沒有落地的情況下,機構退出渠道也成了PE機構投資新三板的一大隱憂。
PE涌入新三板
國慶前夕,科技創投公司華軟資本、陽光私募朱雀投資以及號稱新三板“野蠻人”的天星資本紛紛在股轉公司發布公開轉讓說明書,進入了沖刺掛牌的最后階段。老牌PE信中利同樣也收到掛牌的門票,有望成為首家掛牌同時做市的創投。據不完全披露數據統計,有超過100家VC和PE機構在排隊等待在新三板掛牌。
對于已經掛牌的私募基金,新三板為其提供了一條迅速發展壯大的途徑。去年掛牌的九鼎投資在掛牌前歸屬母公司權益為負300萬元,但在完成兩次定增后市值超過了1000億元,奠定了實施“大金控”戰略的經濟基礎。另一家PE大佬中科招商上月計劃融資300億元以收購50家上市公司股權,若獲得證監會批準將再破新三板最大定增記錄。
新三板正在成為投資機構的融資圣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機構趕赴盛宴。9月28日,剛剛掛牌的VC機構聯創永宣公布了以每股350元的價格募集不超過14億元的發行方案。雖然14億元和一些已掛牌機構相比很少,但遠遠超過了單筆新三板定增平均4000萬元的水平。
不過,有市場人士擔憂,私募機構涌入新三板“圈錢”并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投資機構會成為新三板定增市場的“抽水機”,阻礙中小企業融資,而市場管理者應當對強者恒強的市場現象加以警惕和限制。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新三板的作用更多是保證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及完整性,無論哪種類型的企業掛牌都應當完全交由市場來判斷。
光大證券新三板團隊的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私募機構本身的體量足夠大,標的足夠吸引投資者,掛牌后進一步提升了新三板市場的規模以及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企業前來掛牌,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秀的投資標的,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這也是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本質上的意義所在。”
另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私募機構跑步入場對市場利大于弊,對于幫助投資者甄別掛牌企業質量也有好處,因為“新三板企業還是良莠不齊,一般的投資者根本沒法區別。”他認為,未來做市資格也會對私募機構逐步放開。
機構帶來增量資金
雖然尚沒有數據能揭示私募入場究竟會對非金融掛牌企業融資造成何種影響,但更多私募機構的參與有望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和更加豐富的投資標的。
朱雀投資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披露,公司有6只新三板基金產品,可投資于新三板的資金規模達到9.63億元。而天星資本則是投資新三板企業數量最多的機構,天星資本和其子公司管理的新三板基金總規模將近120億元,投資的新三板掛牌和擬掛牌企業接近400家,幾乎以每天一家的速度增加。
不過,鑒于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較差,私募投資掛牌企業的退出空間并不明朗,最近一個交易周新三板市場成交總金額僅有11.7億元。天星資本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表示,公司投資收益高低及項目退出節奏與我國新三板市場的運行情況高度相關,如果分層制度、集合競價、做市主體擴容等改革措施未能如期落地,將對公司投資項目退出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盡管如此,天星資本偏偏在今年8月的13億元規模增資中與投資者簽訂了對賭協議,承諾如果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的凈利潤沒有分別達到3億元和30億元,那么大股東將對投資者進行現金補償或回購股權。
今年上半年天星資本凈利潤僅錄得917萬元,這意味著天星資本必須在下半年實現數十倍的利潤增幅,否則實際控制人將不得不變賣股票補償投資者。不過,如果天星資本能夠在新三板定增成功,那么即使不能完成業績指標,天星資本也足夠的現金給投資者賠償或者以較市場更低的價格回購股票。
按照今年3億元的盈利預測,天星資本為自己估值300億元,市盈率約100倍,在新三板上私募機構中處于中等水平。新三板市場平均市盈率在30多倍,金融板塊在60倍,其中齊魯銀行只有11倍,遠不及私募基金動輒上百的市盈率。目前,私募板塊中,思考投資以222倍市盈率領銜,九鼎投資和中科招商的市盈率分別為267倍和77倍。
推薦閱讀
信心恢復本是件好事,但目前投資者要做的應該是在經歷前期股災洗禮之后的深刻反思,總結教訓,注意培養理性的投資方式,不可盲目投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熟起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E跑步掛牌新三板:分食定增 超100家VC/PE機構在排隊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9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