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微信5.0帶著條碼掃描等功能風風火火地上線,引發了業內對微信O2O的持續猜想,與此同時,淘寶、天貓、支付寶和一淘火眼來勢洶洶,有分析稱微信和淘寶的大戰將引發O2O革命,對線下店形成巨大沖擊。半年過去了,微信通過游戲走上了商業化道路后已經鮮有人提及此事,而淘寶系也并未再強調掃碼功能。

掃碼比價這項看上去很美的功能究竟如何?網易科技歷時三天,在北京的各大商場內進行了體驗,結果令人意外。線下商家通過種種手段抵制掃碼,而淘寶則表示已經找到了新的突圍手段。
記者遭店員驅逐掃碼如做賊
記者兵分兩路,分別選擇了包括卜蜂蓮花、家樂福、美廉美、屈臣氏、各品牌服飾專賣店、大中電器、國美電器以及路邊小賣部,掃描的品類包括生活用品(日化用品、生活百貨)、服飾箱包、3C家電、圖書和食品。最后統計共掃描商品184件。
這與記者此前預期的數量相去甚遠,因為掃描的過程并不如預期的那么順利。
在某超市掃描時,一名導購上前詢問,記者稱是掃描條碼,導購則堅持認為記者是在偷拍價格,要求檢查記者手記,在爭執中導購叫來了安保人員,將記者驅逐出超市。
在其他大小賣場和專賣店掃碼時也遭到了類似的情況,因害怕競爭對手派來竊取價格信息,線下店的導購人員對掃碼行為非常敏感,在大中電器掃碼時,記者稱是為配合大學導師安排的課題,掃描條碼進行搜索,并主動要求在工作人員的配合下進行掃描,不過在僅掃描了兩件商品后,就被告知禁止掃描,并將記者指引到了大家電區域。而大家電區域并無條碼可掃。
由于商品條形碼通常和價格在同一標簽上,商超工作人員很難區分顧客是在拍照還是掃碼,只好一律禁止此類行為,而小賣部的店員態度則更加惡劣,記者只在卜蜂蓮花和家樂福等少數大型超市中,導購人員較少的貨柜順利掃描到了條碼。
“怎么感覺跟做賊一樣。”同行的記者說。在掃描途中,記者的掃描過程多次被打斷并要求出示手機查看照片,對一般顧客而言,掃描的過程就已經足夠“艱險”,比價則無從談起。
線上線下玩貓鼠游戲服裝3C全軍覆沒
在此次掃描的184件商品中,生活用品、圖書和食品品類的一二線品牌商品幾乎都可以掃出結果,48件生活用品中淘寶掃出了35件,微信掃出了36件,55件食品中淘寶和微信各掃出了39件,而圖書100%可以掃描出來(本次掃描的所有條碼都是商品包裝上自帶的條碼,非商家自行粘貼的非標準條碼)。
不過3C家電和服裝類產品幾乎“全軍覆沒”。
在掃描客單價最高的3C數碼和家電品類時,記者遭遇了“無碼”的尷尬。在大型超市的家電區以及家電賣場,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以及電腦、平板、手機等產品全部看不到包裝盒,也就無法找到條形碼,掃描無從下手。
在家樂福,音響、鍵盤、耳機、DVD等可以找到包裝的數碼產品在官方條碼處都被貼上了賣場自己的條碼,幾乎所有的圖書也都被貼上了賣場條碼,在卜蜂蓮花,大家電同樣看不到包裝,部分小家電條碼被馬克筆涂黑,還有部分商品干脆被貼上了白色貼紙防止掃描。
而對于價格彈性較大、利潤較高的大家電和數碼設備,即便是通過搜索也難以進行比價,因為供應商提供給線下與電商的同款商品并不是同一型號,甚至不同電商之間的型號都有所區別,以防用戶相互比價,這也是電商價格戰的底氣所在。
對此,一淘火眼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開發OCR(文字識別)功能,即使用戶掃不到條形碼,也可以通過掃描標簽上的商品名稱進行關鍵詞檢索比價。
同樣的還有服裝品類,VANS、G-Star、杰克瓊斯、CacheCache、Crocs等知名品牌的專賣店,微信和一淘火眼的掃描全都顯示沒有結果,店員解釋稱相應產品并不在線上銷售,不過記者發現,大部分被掃描的品牌在天貓都開設有旗艦店,嘗試搜索了部分商品,可以在線上找到同款。
一淘火眼方面表示,由于服裝品類量大、商品零散、細分類目龐雜、流通周期短等原因,很多商品的條形碼并未在國家相關機構或淘寶、天貓提交,淘寶也無法從這些機構獲取對應產品的條碼,不過目前淘寶正在建設條碼庫,天貓已經有超過10萬商品有條碼數據,未來將實現線上線下統一,掃描成功率也將提高。
家樂福的一名電商采購負責人表示,線下商超對掃碼行為并沒有明確的禁令,他們真正防御的是其他超市派來“偷價格”的市調員,同時商超中高利潤的商品大多是非標準化商品,如非品牌服飾,用戶根本掃不出來。
APP體驗待提高微信心不在焉
盡管大部分條碼都可以被識別,不過在掃描過程中仍然出現了很多糟糕的體驗。
微信對條碼的識別速度要快過一淘火眼和淘寶客戶端,不過檢索速度不及后者。由于條形碼需要在大約15厘米左右的距離內進行掃描,對手機攝像頭的對焦能力也提出了考驗,iPhone5在掃描中多次出現了對焦慢的問題,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尤其如此,而一淘火眼和淘寶對較短的條形碼(39或128編碼格式)識別能力較差。
微信接入了亞馬遜、1號店、當當和易訊等電商,盡管掃描的成功率與淘寶相當,不過有大約1/3的產品并未提供電商購買方式,而是僅提供了來自快拍二維碼的參考價。
一淘火眼接入了淘寶、天貓、亞馬遜、當當甚至京東以及部分垂直電商和商超官方電商的貨源,掃描結果相對豐富,對于無法精確匹配的商品也可以提供關鍵詞搜索結果,用戶可以找到相似款式。
不過一淘火眼目前使用的方式是通過掃描條形碼獲取商品關鍵詞再上網進行比對搜索,所以會出現錯誤匹配的現象,如記者掃描書籍《請勿打擾》,一淘火眼提供的結果是用于酒店房門的“請勿打擾”掛牌。
用戶在掃描結果中可以點擊鏈接進入對應電商的wap網站進行購買,微信和一淘火眼均未調出已經安裝的第三方電商的客戶端,而是要求用戶在應用內完成操作。記者在某書籍掃描結果中點擊進入亞馬遜,完成登錄下單后退出,掃描其它產品時再次進入亞馬遜,被要求重新登錄,一淘火眼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總結:
此外,除了以上提到的品類,在商場中音像制品、打折商品以及部分自營商品都被貼上了非標準條碼,掃描的結果通常是顯示錯誤的商品、非標準條碼或無條碼,而對普通用戶而言很難區分商品的標準條碼和商場的非標準條碼,導致掃描結果差強人意。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購買食品和生活用品的顧客絡繹不絕,記者詢問了幾位顧客,提醒其某些商品淘寶比超市便宜時,該顧客稱一方面在超市可以一次性買齊需要的東西并且立即使用,而網購通常需要在不同的店鋪買齊,即使是在京東購買,很多產品是第三方發貨,到貨時間也不一而足,另一方面,很多產品的運費也抵得上線上線下的差價,沒有必要上網購買。
不過價格較貴的大家電商場則顯得頗為冷清,大部分顧客只看不買,掃描和搜索結果顯示線上價格比線下更有優勢。同時線下標價未必為真實價格,需要詢問后才知道實價,與電商網站直觀透明的價格也形成了很大反差。
從本次掃描結果看,想通過條碼掃描比價來打通O2O購物的閉環還遙遙無期,用戶自身習慣的培養,商超的接受度以及電商條碼庫的豐富程度等等都在制約著這一購物方式的普及,而騰訊和阿里也并未積極推動,讓曾經被大為看好的條碼掃描購物淪為雞肋,或許未來有一天這一方式將流行,不過在那之前,需要解決的是龐大的線下購物體系與電商的對立,從這一點看,微信淘寶的O2O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看到近日媒體報道: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作者曾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信淘寶條碼實體店掃描體驗:掃碼如做賊
地址:http://www.brh9h.cn/a/b2b/20140123/29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