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看電視還是上網的時候,看到突然跳出來的商業廣告,你是不是都會覺得有點煩?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柳軍卻有這樣的本事:他做的廣告,不但不讓你煩,而且還讓你覺得挺有意思。
就時下流行的而言,如果有一天你在游戲中補充生命的藥水瓶變成可口可樂或是營養快線,也許你會感到新奇,如果賽車游戲中路況信息播報員從窈窕淑女變成乳白色的米其林娃娃,你可千萬不要因此而犯暈撞車。這種與畫中畫有些相似的廣告學名叫做“游戲嵌入式廣告”(In-Game Advertising,簡稱IGA)。李柳軍正是憑借這樣的技術,成為一個在游戲中掙錢的人。
三分鐘網游空閑覓到眼球效應
李柳軍本是個資深的游戲玩家。游戲玩久了,2004年的一天他發現,很多人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由等待游戲讀取進度而產生的空閑時間,閑置時間至少可以持續三分鐘。在這三分鐘里,有的玩家會想起去找MSN上的好友聊天,更多玩家則是百無聊賴地干等著。李柳軍隱隱覺得,這三分鐘,應該可以做更多事情。
“只要有眼球就有廣告,所以當時想在游戲這種虛擬環境中,把廣告植入進去,自然會產生商業價值。”李柳軍說。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技術的難點在于如何花最少的錢、用最短的時間把廣告植入游戲中,而且不改變游戲原始程序,不影響游戲的流暢性。于是,李柳軍帶著十幾個兄弟開創了壁虎科技,足足花了4年的時間才研發出成熟的技術。就這樣,最早在《魔獸世界》等“角色扮演”游戲里,大街上掛著咖啡店牌匾的店鋪、城樓下的告示牌為李柳軍贏得了最早的一筆收益。
強制廣告升級體驗型取悅用戶
“廣告必須靠強制,不然無人愿接受。”李柳軍的話雖直接,卻道出了廣告營銷中的法則。這其實是他早期研發IGA的理念之一,但在聽取了客戶的意見反饋和豐富了技術手段之后,如今的李柳軍已經擺脫了這一規律的束縛,還反其道而行之,專門發掘了用來取悅觀眾的互動體驗型廣告。如一些運動品牌的球衣、球鞋不再是籃球游戲里的裝飾品,而是可以任玩家挑選的運動裝備,不同性能的球鞋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強“試穿”玩家的運動能力。最為典型的例子還要算李柳軍新近接手的某品牌汽車廣告:在3D的游戲環境下,“駕駛員”可以隨意拆裝車上的配件,賽車過程中與真車相同的發動機轉速、油耗,轉彎側傾等現場感都會讓玩家感到身臨其境。
李柳軍發現,新的嵌入式廣告模式達到了廣告主“提高用戶‘粘度’,讓他們將游戲中的消費習慣移植到生活中”的要求。目前,壁虎科技的廣告客戶已遍及快消品、電腦電器、運動產品、服裝、IT通信、汽車等多個領域。
風投助陣擴大廣告客戶群體
廣告模式的轉變也讓聲稱“一直沒賺到錢”的李柳軍在今年看到了盈利的希望。據他介紹,目前這種嵌入式廣告有兩種收費模式,一種是按受眾人數計費,每1000個人在游戲中看到了廣告,收取5元到15元;第二種是按天算,比如一款熱門游戲,同時在線100萬人左右,一天的價格在1萬到5萬元之間。如今市面上30多款主流的游戲中,都有李柳軍植入的廣告。
“在壁虎科技目前的游戲嵌入式廣告投放中,尚未收到玩家反感的反饋。玩家多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跑跑卡丁車》等中嵌入廣告,使得游戲場景更加自然真實。”李柳軍言語間顯露出自信。去年年初,壁虎科技終于盼來了紅杉資本的千萬元風投。在家底厚實之后,伴隨著“人人皆可廣告”的新創意,李柳軍又將目光瞄準了由億萬玩家構成的“散戶”廣告主。RJ202
采訪后記
在強迫別人接受廣告與引導別人接受廣告這兩種方式之間,李柳軍堅決地選擇了后者,并最終成功地讓廣告成為游戲玩家需求的一部分,而不是“眼不見為凈”的累贅。難能可貴的是,只有借助網游這種時下流行的方式,采取最合理、最耐心的營銷手段,方能讓廣告主和受眾領會“廣告同樣精彩”的含義。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壁虎科技李柳軍:嵌入式廣告靠取悅掙錢
地址:http://www.brh9h.cn/a/fmt/20120206/2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