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如同我們對任何過于樂觀與潛藏著泡沫的商業現象的審慎與冷靜,《環球企業家》圍繞Android生態系統在中國近年來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采訪、調查和分析,分別從“千元Android”和開發者生存境遇角度提供了兩篇獨家報道,致力于幫更多讀者客觀地認知Android平臺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生態系統中的位勢、前景和境遇。
2010年9月下旬,香港電信運營商“數碼通”(SmartOne)的營業廳里多了一款代號 “IDEOS”的手機,它藍色、粉色和黃色的外殼上刻著顯赫的“With Google”,內置原生的Android2.2操作系統,是不打折扣的谷歌制造。與兩款谷歌經典“機皇”—HTC Nexus One和三星 Nexus S相比,這款華為出廠的“谷歌手機”1880元港幣(約折合人民幣1600元)的售價顯得相當謙遜與低調,一個月后,它再度降至1680元港幣。
華為將競逐電信設備市場的“地板價”必殺技帶到了智能手機市場,它也帶來了登陸歐美市場兩個月銷量突破150萬部的狂飆。“100到200美元的Android手機是打破智能手機市場瓶頸的關鍵,”華為終端公司首席營銷官徐昕泉對《環球企業家》表示,“我們會將重點放在這個市場,IDEOS品牌也應此運而生。”
這似乎是Android手機全面步入 “千元時代”的信號:一時間,國內市場也陸續出現價格在1500元以內的Android智能手機:摩托羅拉X301、三星i5508、 HTC Tatto、中興N600、天語W606、酷派W771和弘谷X1等—最便宜的一款售價僅在900元左右。
它們不過是“聞雞起舞”的應聲者。更多站在高處的玩家早已給“千元Android”的陷阱鋪遍鮮花。他們正蠱惑全世界相信:盡管諾基亞數年前就創造出了1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機,但只有時下最熱門的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才能把數億計手機用戶的體驗帶到互聯網時代。當裝載了Android平臺的手機價格下降到1000元左右的時候,真正的“手機革命”自然發生。而圍繞著Android平臺的開發者和應用程序渠道商,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創富機會—它的規模遠超過蘋果 iPhone。
對運營商來說,Android是強悍的鯨吞數據流量的殺手,它是提升運營商ARPU值(每個用戶收入)的利器。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對《環球企業家》透露,中國移動在今年(2011年)將推出真正Android操作系統的TD-SCDMA智能手機,經補貼的售價也在1000元左右。而聯通和電信行動更為迅速:中國電信在全國推出了990元的Android手機,而中國聯通補貼后推出的中興X850和華為U8500的價格也在 1200至1400元之間。
數萬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者也聞風而動。前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推出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豌豆莢和“點心”操作系統等都基于Android。按李開復的預測,Android手機價格在2010年底將降至1500元人民幣,2011年甚至只要750元。而Frost & Sullivan中國區首席顧問王煜全已為國內Android開發團隊設置了每只10萬元的創業基金,“我們希望能有更好的本土化Android應用不斷涌現出來。”王煜全說。
更隱蔽的推手是全球最大無線芯片公司高通。高通中國產品總監錢志軍對《環球企業家》表示:“高通會在2011年上半年推出一個針對入門級Android的‘公板’計劃,芯片的成本將在100美元上下,手機廠商和方案設計公司采用這樣的公板設計Android手機可以更快地把產品推向市場。當然,他們也可以自行設計加入更多的個性化內容。”高通CDMA技術集團產品發展高級副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Cristiano Amon)也對本刊表示:2011年,會有更多的Android的終端產品屬于“大眾市場”的范疇。
而一旦這種類型的Android手機迅速量產,高通將獲得千萬的芯片和專利費收入,而它也將Android帶入到“山寨機”的利益鏈條 —Android的開放屬性賦予了手機方案設計公司充足的“創造”空間,這意味著每年數億部的非智能的山寨機有望過渡到Android平臺,顯然這帶來了全新的巨大商機。
這重重美妙的幻象背后,千元Android手機時代真的正在降臨嗎?
“事實上中國還并不存在真正的千元Android手機,”一位華為終端公司內部人士私下里對《環球企業家》透露,“如果沒有運營商的補貼,華為C8500的零售價格應該不會低于 1600元。” 而通過中國電信的補貼,消費者只要付出990元就可以在入網的同時免費獲得一部基于Android的華為C8500。
推薦閱讀 國軟件資訊網1月8日消息,據媒體報道,韓國警方稱, 谷歌 在制作街景程序過程中非法搜集個人信息。 在去年8月,韓國警方搜查了谷歌位于韓國首爾的辦公室,包括硬盤中數據信息。在對制作街景的硬盤進行分析后,發現硬>>>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20110108/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