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淘寶、京東先后上線低價版淘寶、拼購業務,拼多多被視為兩大巨頭聯手阻擊的對象,而拼多多如何搭建護城河并站穩腳跟也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對此,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稱,拼多多會與當前的電商行業活躍者進行錯位競爭,將供應鏈向更為前端延伸,深入商品產業端,簡化流通鏈條,并通過規模化效應降低運營成本。達達稱,拼多多正在不斷強化供應鏈以改變消費者對“便宜沒好貨”的刻板印象,并努力摘掉行業為拼多多貼上的低價低質標簽。
滲透產業鏈上游
在河南中牟縣,達達穿著深藍與淺藍相間的短袖T恤、藍色牛仔褲,腳蹬一雙運動鞋,帶著藍框眼鏡接受記者對拼多多模式的“盤問式”采訪。一天奔波,T恤和牛仔褲已有了明顯的褶皺,與早期創業者的形象如出一轍。而這又與被行業視為除天貓、京東外的“第三極”電商拼多多的氣質相似,接地氣但又來不及精耕細作。
當活躍在電商領域的綜合類電商以及垂直類電商將品牌、大數據、物流倉儲等資源視為自身在新一輪較量中能夠勝出的屏障時,作為后起之秀的拼多多卻不具備能夠與之抗衡的資源優勢。
面對勁敵環伺的競爭局面,達達稱,拼多多正嘗試深入商品原產地,通過培育品牌強化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以拼多多所售的農產品為例,拼多多計劃在2018年投入100億元營銷資源協助500個產地的農產品,改變農產品缺乏品牌化以及單一農產品不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現狀。此外,在拼多多此前開放的“拼工廠”中,紙巾品牌植護和可心柔依托拼多多,前者成為根植于線上的新興品牌,后者從老牌代工廠變身為新品牌。達達強調,更為直接地深入原產地,與工廠直接對接,并協助生產方建立品牌,是拼多多能夠實現市場突圍的原因。
縮短鏈路壓低成本
將低價、社交兩個不同維度的詞匯進行連接的拼多多,在發展模式上飽受爭議。尤其是在商品質量上,因為產品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拼多多也因此在發展初期被不少用戶打上了“低質低價”的標簽。但在達達看來,“便宜并不代表著沒有好貨,拼多多就是在證明便宜也是會有好貨的”。
達達表示,低價并不代表著拼多多所售商品的質量不過關。之所以能形成價格優勢,是因為平臺將商品的銷售鏈路縮短,減少了因不斷被轉手導致商品被層層加價的環節。拼多多直接為生產端搭建銷售平臺,將生產端與消費者進行直接對接,縮短銷售環節。
拼多多主要聚焦三四線城市消費市場,眾多的生活用品從產地到達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手中時,均要經過眾多的銷售鏈條。達達稱,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要經過商販、批發、超市/菜市場等,眾多的銷售鏈路讓低價成為“泡影”。運輸產生的折損、人力成本、物流費用,各級代理商都會以提高價格的方式將成本壓力施加給下一級代理商,消費者成為最終的承受方。“拼多多為生產端與消費者搭建了直接溝通的平臺,通過縮短銷售鏈路的方式降低價格,這并不代表著質量也會被打折。”達達稱。
識別平臺受眾
憑借社交、價格以及對入駐品牌商的優惠條件,拼多多如今已成長為連電商巨頭都要關注的對手。盡管在電商領域的廝殺場中找到了生存并獲取流量的方式,但相較于淘寶、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平臺,拼多多在物流、選品、口碑、金融等依舊難以與前者相抗衡。因此,識別并瞄準特定的消費人群就成為拼多多獲取用戶的關鍵。
“拼多多服務于中國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五環外的消費者’也存在著廣大的市場。”達達如此表示。在河南中牟縣,集市趕集還是常態,幾百米的村鎮道路被趕集者和小商販堵得水泄不通,大巴車幾乎無法通行,而集市上的消費者則是典型的“五環外的消費者”。社交電商通過熟人之間進行的商品信息推銷,成為這類消費者獲取消息并產生購買的主要渠道。公開數據顯示,拼多多用戶數已經達到3億。在有限的購買力中,尋找優質的商品、性價比就成為這類消費者產生購買沖動的衡量標準。
達達稱,拼多多提供符合大眾消費需求的商品,涉及與民生相關的衣食住行,LV短期內不會是拼多多的商品。拼多多將繼續深入產業帶,通過規模化效應提升流量轉化率,降低商戶運營成本,把性價比更高的商品提供給消費者。
北京商報記者 陳克遠 趙述評
推薦閱讀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聰明之處不是用微信紅利做起來,而是他們做到了供應鏈,在供應鏈上花了功夫的。來源 | 財經攻守道文 | 周天穿行在中國蒜鄉——河南中牟縣的村>>>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30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