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會現場,工作人員在演示5G網聯無人機視頻監控系統。
在中國聯通展臺,一名觀眾在體驗基于5G網絡的遠程駕駛。
超高清視頻(北京)制作技術協同中心推出的全球首臺“5G+8K”轉播車,已應用在北京世園會、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2019籃球世界杯等活動賽事直播。
一束可見光通過全光交叉引擎LCoS后,直接顯示“5G”字樣。這意味著LCoS可隨意改變光路。
華為工作人員展示OXC全光交叉平臺。其內含的全自研光引擎LCoS支持業界最高的32維全光交換,可滿足5G時代運營商高流量及穩定性需求,為建立“全光網”提供基礎。
(本文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姜永斌 攝)
極大簡化光纖連接、效率提升幾十倍的全光交叉平臺,只需一分鐘時間掃描就可生成3D人像的AI藝術家,集拍攝、制作、傳輸、存儲于一體的“5G+8K”超高清視頻全業務轉播車……11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19世界5G大會上,多項5G相關技術成果的亮相堪稱驚艷。
本月初,三大電信運營商5G套餐資費正式出爐;隨即,科技部會同多部門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快速孕育興起的大背景下,通信技術的迭代升級前所未有地牽動著社會各行各業用戶的神經。
毫無疑問,5G已經成為各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全球產業與經濟競爭的焦點。作為首個以5G為主題的國際專業盛會,2019世界5G大會喊出了“5G改變世界,5G創造未來”的口號,全球信息通信領域科研機構、知名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集聚于此,熱議如何讓5G惠及全世界。大會就像一扇窗子,讓我們得以窺見5G發展未來。
北京將很快成為全球5G用戶最多的城市
初冬的寒,擋不住5G“發燒友”的熱情。11月21日,全球第一個以推動5G發展為主題的國際性會議——2019年世界5G大會在北京亦莊開幕。全球信息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齊聚一堂,圍繞5G領域技術前沿、創新應用等展開研討與對話。
在這里,圍繞“展成就望前瞻”“智慧城市智生活”“智慧交通享出行”“智能制造創未來”“智慧醫療更健康”“高清視頻看世界”6大主題,展出了大量5G發展最新成就和最新場景應用案例。幾乎每個展臺前都人潮涌動,一些觀眾為了體驗熱門應用甚至排起了隊。
在中興展臺,幾名專業觀眾對手掌大小的5G Qcell小基站很感興趣。中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產品與傳統基站相比,造型小巧、部署快捷,可滿足商場、寫字樓等室內場景高密度用戶需求。”
擁有一億像素攝像頭和環繞屏的5G概念手機小米MIX Alpha也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整個手機行業為5G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小米計劃明年發布至少10款5G手機。
5G的火爆有著實打實的數據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開幕式上透露,目前全國已經開通5G基站11.3萬個,預計到年底將達到13萬個,而國內5G套餐簽約用戶已有87萬個。
作為大會的主辦方之一,北京的5G成績單備受關注。根據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給出的數字,北京已建成5G站址1.2萬個,建設規模和速度全國領先。業界預計,北京將很快成為全球5G用戶最多的城市。
記者注意到,北京市政府于今年初發布了《北京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2022年)》,圍繞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5個重大工程、重大活動需要,開展5G智能交通、健康醫療、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超高清視頻等典型場景示范應用,致力于培育一批5G新業態。
據北京市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行動方案正在穩步推進。首鋼園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行區已經啟動,國內首例基于5G的遠程人體手術完成,京東物流的5G智能物流示范園區和5G智能物流車聯網平臺進入項目規劃階段,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北京賽場全球首次采用“5G+8K”技術進行賽事直播測試。
5G技術分非獨立組網和獨立組網兩種形式,前者仍使用4G核心網,而后者需要重建5G核心網。“非獨立組網的5G將是明年日本東京奧運會的亮點,到了2022年冬奧會,北京展現給世界的將是獨立組網支撐下的5G全方位新體驗。”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表示。
創新奠定中國5G國際引領地位
“無論是技術、產業還是應用領域,我國的5G在國際上都處于引領地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原院長曹淑敏表示。
從技術上看,我國提出的5G領域國際標準文本數量約占全球的1/3,擁有的專利數量也是世界第一,其中華為是全球5G專利最多的企業;從產業上看,我國在全球范圍內較早開發出了5G芯片、手機、基站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并已經投入生產使用;從應用上看,我國很早就明確了要在2020年開啟5G商用,并于今年6月發放了5G牌照,這在國際上也走在前列。
“從1G到5G,從空白到引領,我國在移動通信領域達成今日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堅持自主創新。”曹淑敏認為。
在本屆世界5G大會上,華為展出的OXC全光交叉解決方案,就是自主研發的典型代表。5G時代基站流量的大幅提升,對運營商光纖機房提出了更高要求。光纖多了會使機房變得雜亂、不易管理,排查故障時也要耗費大量人力,華為OXC設備只有半米多高,卻幾乎可以替代傳統的光纖機房。
在華為工作人員演示下,一束可見光通過載有全光交叉引擎LCoS的電路板后,投射到背景板的光直接顯示“5G”字樣。這意味著LCoS可將光路改造成想要的模樣。
“我們的OXC平臺使用的這款LCoS在業界首次做到32維全光交換,代表著華為在自主研發核心光芯片的全面突破。”該工作人員表示,OXC平臺降低了連接損耗,提高了系統可靠性,正好滿足5G時代運營商高流量及穩定性需求,為建立“全光網”提供了基礎。
國外市場研究機構認為,5G是撬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支點或引爆點。到2035年,5G將有潛力在全球廣泛行業中創造出12.3萬億美元的銷售活動,并對全球GDP增長產生長期、可持續的影響。
其中,中國的貢獻至關重要。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0年至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310萬個。
5G時代網絡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很多人擔心,由于5G的傳輸速度非常快,一旦被黑客攻擊,短時間就會泄露大量數據。
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認為,對于5G安全來說,過去依靠人工防守的思路已經無效,也不可能靠一套神奇的軟硬件就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安全的運營體系,實現在不同場景下的實戰對抗。
“5G作為一種通信協議,本身的漏洞相對其他系統是非常少的。但‘5G+’帶來的整個數字化建立在軟件基礎之上,接入軟件本身復雜度增加,例如代碼行數更多,邏輯結構更加復雜,未知漏洞也會越來越多。”周鴻祎說。
近幾年,360一直在研發網絡時代的“雷達”,力爭及早發現“蠢蠢欲動”的網絡破壞。“黑客發動攻擊前,總會出現異動,我們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驅動的分析引擎,從海量數據中去尋找和研判網絡異常行為,認定確實有問題再實時阻攔。”周鴻祎解釋,“我們稱之為‘網絡安全大腦’,這是實時分析、阻攔、溯源、切斷的一整套完整的體系。”
與以往不同,5G時代添加了“邊緣側”。未來50%的數據都會在邊緣處理,這樣大體量的連接,是否意味著更嚴峻的安全挑戰?
“但凡數字化設備都有安全的風險。”鄔賀銓說,“相對風險而言,我們獲得的好處更多,邊緣計算在布設的時候會綜合考慮安全防御等問題。”
同樣的,還有運營商網絡和工業互聯網等安全。如果說,5G使傳統運營商網絡從封閉、專用走向業務能力開放、協議公共,相比4G有著更高的安全風險,但5G的網絡安全措施也不會停留在4G上,將以更高的安全防范換取業務能力的突破。
“5G總體安全。”鄔賀銓認為,信息安全不可能有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安全的問題需要在使用中完善。
“以前,搞網絡的不考慮安全,設計完了由安全部門來部署防火墻,F在,網絡安全已經體現在新的架構安全體系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說,新的體系就是要第一時間發現安全問題,而且要全網采取行動。
我國將加快6G網絡架構布局
很多人不知道,5G相關標準目前還不完善。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介紹:“現在的標準R15只是提出支持增強帶寬(eMBB),R16完整版、R17將到明年底才能完善。在標準完善的過程中,運營商要同步規劃網絡建設就需要認真考量很多問題。”
盡管5G大規模部署商用還面臨很多挑戰,但在世界5G大會舉辦的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多位業界大咖對下一代的6G移動通信技術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預期。
“按當前的規律發展,10年以后就能用上6G。2030年是什么樣的場景,我們現在應該考慮。”劉韻潔表示,互聯網業務形態和業務需求正發生巨大變化,從過去的語音型業務,發展為現在的消費型網絡,未來將是生產型互聯網。他認為,未來網絡要適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是智能、柔性、可定制的。
劉韻潔舉例說,我們現有的網絡就像個普通道路,既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高鐵、航空。而未來的網絡必須要滿足不同的差異性的各行各業的需求。“不僅要有普通的道路,也要開通高速公路、高鐵或者航空航線,這是實體經濟的需要。”
在劉韻潔看來,面向2030年的全息全感通信業務場景,將是對現實視覺的完整重構。比如沉浸式購物,遠程買花在家里就能聞到花香。而未來的網絡體系架構,應該提供千億級、萬億級人機物全時空的安全智能互聯,滿足工業互聯、多感全息、遠程醫療、空間通信等全新業務需求。
“中國5G以及6G的頻譜資源能維持多長時間?將來要走到毫米波,中國已有大學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網絡架構如何布局要做好準備,否則中國5G的優勢只能維持五六年。”劉韻潔認為,必須保持對前沿通信技術的重視和布局。
中科院院士陸建華暢想,未來通信網絡可能會出現虛擬化移動終端。隨便一個物理實體終端,只要指紋一識別就是手機,就再也不會出現“丟了手機跟丟了魂兒”一樣的事情。
未來通信網絡需要面向機器提供服務。“現在的網絡是面向人的,未來機器越來越多了,生產線80%是機器人,這些機器怎么用這個網絡?所以網絡要全新設計,從面向人的網絡設計走向構建服務機器通信的網絡信息機制和架構。”陸建華說。
陸建華認為,未來要從根本上解決共享共建的體制機制和網絡機制問題,建立天地一體化網絡發展按需覆蓋的新模式,從而適應業務時空尺度的不均勻性,大幅提升資源利用率。
推薦閱讀
華為推進鴻蒙系統 明年全面部署在除手機、平板、電腦外的所有終端產品
據媒體報道,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上周日在華為全球旗艦店·深圳萬象天地店的主題分享中表示,華為終端產品,除了手機、平板、電腦外,2020年都將搭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2019世界5G大會看5G發展——智聯萬物 賦能未來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30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