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蘋果的Apple Pay與中國銀聯及各大銀行的合作,在朋友圈里幾乎刷屏了。
很多文章在討論,銀聯以及各大銀行的支付體系會不會因為Apple Pay的到來,產生一個比較大的轉機,挑戰今天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霸主地位。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對Apple Pay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做一下了解。
Apple Pay移動支付服務,可以在新款蘋果智能設備(iPhone 6或更新的手機,iPad Air 2與Mini 3之后的平板,以及蘋果手表)上使用,它們具備NFC(近場識別)功能和指紋識別功能,可以完成身份的識別和驗證,實現安全支付。
那蘋果推出Apple Pay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呢?
我們從信用卡開始講起,如果你刷了卡,這一筆消費中的一部分作為手續費(比如餐飲,是1.25%,大部分實在千分之幾,由商戶支付)是要給到支付體系的。這筆手續費中間,大約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付給信用卡的發卡行,百分之二十左右是給收單機構,百分之十左右是給銀聯,大概是這個比例。
在這個信用卡的整個支付體系中,信用卡卡片本身的目的是什么呢?雖然信用卡支付的背后,是復雜的支付體系,但信用卡這張卡片本身的作用,是身份識別。信用卡有磁條(或現在的芯片),是為了安全地證明,使用這個賬號里的資金的,是你本人。
從前都用現金來支付,你持有現金,其實就默認你是這筆現金的持有者。后來可以刷卡的時候,進化了一步,是用磁條或芯片來確認你是這個賬戶的擁有者。到了PC互聯網時代,是用用戶名和密碼來確認你是賬戶的擁有者。
不論哪種支付方式,都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后臺支付的體系,另一部分是前臺身份確認的手段。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新的技術工具后,身份識別手段發生了重大改變。比如現在不管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采用的都是二維碼支付手段。通過你手機上出現的每分鐘刷新一次的動態二維碼,能便捷的、安全的讓別人知道你是這個賬戶的持有者。
再說Apple Pay,它使用的是NFC技術。NFC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更加便捷。它不需要一個復雜的展示二維碼的過程,把手機掏出來,解鎖,打開支付寶,然后選擇付款碼,然后別人再來掃,這個過程非常地煩瑣。在某些場景,比如說在公共汽車上,你幾乎不可能這么來干。而如果你使用帶有NFC芯片的手機靠近公共汽車的讀卡器,就能瞬間完成支付的行為。
總之,NFC支付在身份識別方面有非常大的便捷性,這也是基于NFC(和指紋識別)的Apple Pay背后的大邏輯。
但問題來了。
現在市場上,擁有NFC的手機和設備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它并沒有覆蓋足夠大的用戶。在裝備了NFC芯片的手機中間,蘋果手機又是一個更小的子集。今天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到20%,這意味著大多數人是使用不了Apple Pay的。
除了用戶規模外,NFC的支付場景,也受了很大的限制。NFC叫做“近場識別”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近距離感應的方式識別,這導致它只能做近場支付,更多的遠程支付場景,不是NFC的強項。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以及銀聯要依靠Apple Pay來翻身,來挑戰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本身不是一個特別值得拿出來討論的問題。只能說這件事情給銀聯和各大銀行打了一劑強心針,終于出現了另一個可以和微信支付、支付寶抗衡的東西了,雖然這個東西是敵是友,尚未明朗。但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的邏輯,在這里充分體現。
真正值得我們討論的事情是,Apple Pay是不是有可能在某一個子集的用戶群里,以及在某一個子集的場景里,因為其便捷性,而成為二維碼支付的一個補充。這件事情,我覺得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支付寶已經在嘗試NFC,微信支付我相信也會往這方向走。銀聯、銀行可以抓住支付寶、微信支付尚未強力部署NFC的時間窗口,利用和強勢品牌蘋果的合作,進一步推廣自己一直主推的NFC技術,獲得相對更大的市場認可,以及更加均衡的博弈環境,這是這次Apple Pay入華,大家可能的最大收獲。為此,我和一些相關的朋友交流,他們告訴我,他們在和強勢的蘋果洽談合作時,也忍痛放棄了不少利益。蘋果不一定就是比支付寶、微信支付溫和的善主。
基于這個熱點事件,我們順便就再延伸來看看支付這件事。蘋果和銀聯選擇了NFC技術,但為什么絕大部分中國互聯網公司選擇的是二維碼支付?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有一個基本的出發點:用戶中心。用戶有什么,他們就用什么。今天市場上所有的智能手機,都可以使用支付寶或微信,因為有攝像頭、屏幕,都能完成二維碼支付。二維碼支付不但能覆蓋全體智能手機用戶群,它覆蓋的場景也很全面,既可以近場支付,也可以遠程支付。雖然二維碼支付的弱勢也很明顯,相對復雜,但二維碼支付一旦擁有足夠多的場景和用戶,就會反過來倒逼商戶非常積極主動地與之對接。
前面說過,而Apple Pay的用戶群體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就會導致商家很難發自內心地積極支持蘋果的支付。就算支持了,之后有多大的動力去改良這種支付的體驗,也有個非常大的問號。因為用戶規模小,Apple Pay引以為傲的用戶體驗,也存在“成長的煩惱”。Apple Pay開通之后,我有不少的朋友當天就已經在試用,他們說,支付時先要接近,然后要用指紋,最后還要輸入密碼,其實并沒有增加便捷性。當然這跟Apple Pay所連的某些銀行有沒有開通小額免密碼支付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總體而言用戶體驗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總之,Apple Pay對今天的支付手段是一個豐富和優化,帶我們進一步進入“支付手段比錢還多”的時代。我們應該歡迎Apple Pay,但如果說用它來挑戰今天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我覺得我們主觀壓在它身上的擔子就太重了。
也許真正挑戰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是下一個身份識別技術的到來時,先感覺到,并抓住的那個支付機構。比如面部識別,比如生物芯片植入,等等。會是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新三板市場進入政策完善及出臺的密集期。 繼暫緩類金融機構掛牌,核查定增過億企業,分層方案或修改之后,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了解到,股轉系統將改革新三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請放過Apple Pay,它還只是個孩子
地址:http://www.brh9h.cn/a/p2p/29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