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交所公司被公募、私募、險資、券商等機構的調研大軍踏破門檻!
挖貝研究院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初至12月2日,參與調研北交所公司的機構家次達到483,即將突破500大關。尤其是北交所開市后,機構調研積極性徹底被點燃,共計14個工作日里,24家北交所公司獲292家次機構調研,平均每個工作日有21家機構去調研,頻次較開市前提升7倍。
從調研內容看,他們最為關注公司行業(yè)前景、競爭力等。
獲近500家次機構調研
開市后調研頻次提升7倍
能獲得機構調研,是公司受關注度的重要體現。以滬深市場為例,10月份約520家公司接受了2.4萬家機構調研。
如今,北交所公司被調研也呈常態(tài)化,尤其是開市后,調研頻次較開市前明顯提升。
挖貝研究院數據顯示,從6月4日機構開啟調研北交所(精選層)企業(yè)起,截止到12月2日,北交所公司半年獲近500家次機構調研。11月15日開市至12月2日,共計14個工作日,292家機構調研23家公司,平均每個工作日有21家機構在調研,較開市前頻次提升7倍左右。
首個調研案例是在6月4日,翰博高新公告稱接待了開源證券、中泰證券等7家券商調研,有的到公司現場,有的則通過電話交流,掀開調研大幕。隨后,智新電子、龍竹科技等公司也贏得機構關注的目光。截至9月2日,共64個工作日里,9家公司獲72家機構調研,參與調研的多以券商、私募為主。
9月2日成為調研轉折點,一方面調研頻次開始提升,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等大型機構的積極性在提高。9月3日至11月14日的45個工作日里,19家公司獲119家機構調研,平均每個工作日2.6家機構在調研。這期間,公募萬家基金、平安養(yǎng)老保險、中金公司等大型機構出現在個別公司調研名單中。
11月15日,北交所成功開市,調研熱情徹底被點燃。設立北交所主題基金的8家公募“全員參與”,組團調研了貝特瑞、連城數控等,興證全球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等中外合資機構也入場,調研了同惠電子等。
投資機構的聚焦點?
機構到公司,問些啥?
大致梳理發(fā)現,機構較多關心的有公司所處行業(yè)前景、競爭力、業(yè)務布局與產能、客戶拓展四大塊。
行業(yè)前景方面,射頻同軸連接器生產商富士達在11月17日接待泰康資產等16家機構調研時,第一問就提到目前5G建設速度略有下行的趨勢,要求公司回答今年民用領域的大體情況及對明年民用市場展望。
競爭力方面,長虹能源在11月23日被華夏基金等機構問到與同行相比公司有沒有技術方面優(yōu)勢,智新電子11月18日被問公司的護城河和壁壘情況,錦好醫(yī)療11月26日被問國內的助聽器競爭對手都有哪些。
在業(yè)務布局與產能,智新電子曾被問到主營業(yè)務發(fā)展情況及未來布局規(guī)劃,而貝特瑞11月17日接待調研被問的11問中,4問都與產能有關,分別是:2021-2023年的公司正負極材料產能規(guī)劃;石墨化價格上漲較快,公司未來石墨化產能布局如何,是否有擴產計劃;公司高鎳正極在未來3-5年規(guī)劃產能是多少?有多少產能投放;天然石墨擴產周期。
客戶拓展上,貝特瑞被問到公司客戶主要以海外客戶為主、是否有新拓展的客戶。和貝特瑞同處于鋰電池賽道的長虹能源,也被問及鋰電業(yè)務大客戶拓展的情況。
除此之外,公司研發(fā)、募投項目進展等也普遍受到機構關注。
機構投資者還未大規(guī)模進場
調研大軍頗為壯觀,但不意味這些機構已經開始大規(guī)模買北交所股票。
做出這樣的判斷,還是由于北交所整體成交量并沒有出現爆炸式增長。數據顯示,開市首周,北交所股票總成交額212億元,第二周113億元,第三周71億元。第三周成交額已經和9月、10月份持平。
公募基金方面,據公開信息顯示,匯添富、易方達、華夏、萬家等北交所主題公募還沒有大規(guī)模進場。
推薦閱讀
北交所發(fā)布誠信建設規(guī)則要點:對獨董、保代等9類市場參與者作出誠信要求
12月7日消息,北交所于12月6日發(fā)布誠信建設規(guī)則要點,對上市公司及實控人、董監(jiān)高、獨董、保代等9類市場主體參與市場活動的誠信要求進行了規(guī)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踏破門檻!北交所公司半年獲近500家次機構調研:開市后頻次提升7倍
地址:http://www.brh9h.cn/a/p2p/31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