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分 QQ 空間一杯羹的創業者們大有人在,一位 22 歲的少年徐銘駿也是其中之一——他就是換照社交“拍信”創始人。QQ 空間這個產品跨度雖長達 10 年,關系鏈極其復雜,但仍是眾多年輕人最常呆的地方,這些人懵懂或不懵懂;還有一個神奇的存在是貼吧,雖然有著反人類的產品形態,但流量驚人,同樣也挾入了很多年輕人。
當然,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重新再做一個 QQ 或者再做一個貼吧肯定是有毛病。對于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移動社交而言,LBS 和圖片分別代表了連接人和表達的最典型形式——雖然我們已習以為常。那么“拍信”這款產品是怎么思考的呢?(注:已獲得 IDG 300 萬美金 A 輪投資,之前獲天使灣及孫洪峰天使輪 150 萬人民幣)
“拍信”最大的特色就是通過換照片發起聊天,對方須回復一張當前場景或相冊圖方能看到我發過去的照片,不過”拍信”不會像Slingshot那么變態得讓你一直換,主要的使命就是“破冰”,在徐銘駿看來,這是移動時代的“say hi”。——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換照界面(下圖中)做得樸實低調的原因,是閑聊的一部分。

對有時間又有荷爾蒙的用戶而言,“拍信”連接人的方式很直白——“自拍報道區”和“附近的人”,最早時年輕人上網就是為了結識新朋友,現在還是一樣吧;“而‘附近的人’現在已經是社交軟件的標配了,再說,社交一定是要有荷爾蒙的。”這點我的看法是,“附近的人”這個標簽可以換一個跟這個 App 相稱的明快有個性的名字,畢竟“拍信”的口號是“蜀黍阿姨求別來”。徐銘駿告訴我說,他們會通過技術手段把 25 歲以下的用戶都過濾出去,內什么,注冊時別填太大年紀...
當然,考慮到用戶的黏度,尤其是妹紙的黏度,拍信還設設置了一個社群版塊,刷了一刷里面的話題,一股 QQ 空間的氣息,這就是他們運營的方向,個人認為把握得比較準確;不過進入話題,恍然又覺得上下樓的留言計論酷似貼吧,這個少年就是這么拿捏的。貼子排列順序并非按熱度排列,而是按更新時間,應該是有意的去中心化調適,提高每個貼子的參與度。
產品即人,社交產品尤為甚之。認識徐銘駿有一段時間了,他是一個陽光、明快、孜孜不倦能遮騰的白羊座少年,但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了,上個項目是連接客戶和攝影師的圖片售賣平臺Eput。年紀不大,故事不少。他告訴我說,自 My Yearbook 以來,他就一直喜歡研究網絡效應類的產品,高考后給人人投過實習簡歷,先是拿到了實習機會,然后就被放了鴿子,不過這時他已經北京租好了地下室了。不甘心跑回家怎么辦呢,一邊經常“編辦公室里好玩兒的事兒”,一邊用郵件約一些互聯網行業人士出來聊天,所幸真的約到了一些。
還有,在“百度空間”剛推出來那會兒,李彥宏竟然因為手抖“隨便”關注了他幾天,當時有人問他,“大神你是誰呀,李彥宏為什么只關注了你...”雖然這神奇的感受只存在了幾天,但這是他第一次覺得“互聯網是能拉近人的”。
“如果我見了李彥宏,我一定會把這個插曲告訴他。”
推薦閱讀
作為普遍被外界認為是 Pinterest 強勁競爭對手的社會化電商Fancy,近日在官方博客宣布完成了兩千萬美金的 D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墨西哥富商之子 Carlos Slim Dom>>>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李彥宏“手抖”關注22歲創業者 創立拍信獲IDG投資
地址:http://www.brh9h.cn/a/pk/20150213/295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