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8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由論壇、博覽會、機器人大賽三大板塊組成,全球機器人行業領先企業攜上千件尖端展品亮相。
TechWeb來到會展中心,看到機器人領域相關技術層面,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勢,不過在產品端,尤其是消費級產品上,整體而言進步有限。機器人主要應用在三個領域,工業、醫療以及教育。
本次會展中諸多機器人領域相關技術的發展可謂是又有了新的突破。如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已經能夠實現同聲傳譯,這也令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主席Jeff Burnstein先生感到非常的驚嘆。
此外,機器人路徑自主規劃、自動壁障、圖像識別等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相比于去年展出的基于同類技術的產品而言,今年的產品無論是在行動邏輯上,還是在壁障、定位精準度、反應速度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突破。
仿生擬態再出新 精準醫療新氣象
下面我來說說醫療機器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精準醫療概念的興起,醫療機器人備受關注,前景一片大好。業內機構分析,隨著醫療機器人市場潛力不斷釋放,預計2021年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07億美元。
除了將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內的疾病預防與處置方法之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專業的手術機器人來完成高精度手術,也成為精準醫療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可能在大家的眼中,認為機器人做手術‘不可靠,有風險’把人的生命交給機器的行為非常愚蠢。其實不然,這就像無人駕駛一樣,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領域的發展,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比人類更加靠譜,因為機器不會感覺疲憊,不會分心,不會受外界因素干擾。
同時,雖說未來的手術可能將由機器人來完成,但這也并不代表機器人將取代醫生這個職業,或者獨立完成整臺手術。機器人+專業醫生是未來相關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的主要方向,從而為患者帶來真正的福音。
TechWeb問到天璣骨科機器人相關人員,他說道:“目前我們這款機器人硬在301、積水潭醫院進行了臨床使用,主要準對于腰椎胸椎的骨折固定手術”前面筆者也說了,多數的用戶,不太信任機器人的操作,它能否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呢?
天璣骨科相關人員是這樣回答的“醫療機器人能做到高精度、高強度,既可讓手術成功率提高,也可大大減少醫生工作量。它不像人類,它只會遵循專業人士輸入的命令,只要命令沒有大錯誤,基本上能夠保證手術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率。
達芬奇還出了仿生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首先模仿某個動物時,必須外形要相似;其次仿生機器的研究是雙方面性的,既要發展模仿人的機器人,又要發展模仿其他生物的機器。
其實目前模仿動物的仿生機器人有很多,像螞蟻機器人,蟹機器人,昆蟲機器人等等,研究這些仿動物機器人的目的是把這些動物自身的特性運用到機器上,比如螞蟻的導航能力高超,那研究的螞蟻機器人可以用來導航,蟹機器人能進行深海控測,采集巖樣,捕捉海底生物,進行海下電焊等作業。
昆蟲機器人可以在戰場上完成偵察、運送物品,或在其他星球進行探路。總之都是集各種動物所長,更好的服務人類。這款機器人還參加過地震救援的仿人機器人,都能真正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據了解,這次亮相的達芬奇SI外科手術系統,具有更強大的手術功能,甚至可以讓外科手術超越人手極限,可升級為雙控制臺允許兩位外科醫生同時手術,三維高清視野最大可放大10倍,可轉腕手術器械和直覺式運動讓外科醫生可以更加精準的操作機器,甚至達到比人手更為廣泛的動作。未來,或許一場由機器人演繹的“外科風云”將悄然顛覆我們的世界。
雷人古裝美女驚嚇路人
醫療機器人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產品端,正如我們之前所說,近些年來其實發展是相對比較緩慢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時下的機器人制造成本較高,一些雷人的產品不過是初級階段所必須要經歷的部分罷了。
這次會展上不乏一些雷人的機器人。比如下面這個以籃球名宿姚明為原型的姚明高仿真人投籃機器人,無論是從體形、還是從面相、亦或是從動作來看,我覺得姚明本人看見都很無奈。其中的古裝機器人也是一大雷點。以歡樂飛為代表的古裝迎賓機器人把我累得得外焦里嫩。
話說回來,這些仿真人機器人能有什么用處呢?如果說是只是帶著孩子練習投籃的,高制造研發成本真能帶來高效率和高回報嗎?目前看來這些機器人的娛樂性和話題性是遠大于功能性。
無人機物流就在身邊
眾所周知,關于無人機國內給予的監管在不斷加強,尤其是在機場附近的方圓一定距離內更是被明確標注為航空保護區,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無人機試飛的。而一度時間無人機的“猖獗”也給機場、航班帶來了不少的困惑,致使航班無奈返航,進而影響到航班的正常性。同時,無人機作為新興的一種應用模式,也確實有其生存的市場和發展脈絡,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扶持,甚至更多的試飛機會。順豐經歷了4年的磨練才獲得無人機物流配送。
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委員會批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新標準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新的分類,工業機器人制造與特種作業機器人制造兩個行業小類,歸屬于其他通用設備制造業行業中類,機器人制造首次作為獨立的行業列入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之中。此前,國家標準未對機器人制造設置獨立的分類,難以開展產值、收入、利潤等方面的統計,導致反映產業全貌的數據缺失,給產業政策的制定、重大專項批復等方面帶來了許多問題。長城證券預計,本次《分類》修訂將進一步促進機器人行業規范化、健康化發展,利好機器人制造行業和企業的長遠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5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0057(臺/套),增速高達47%,今年前五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0.4%,呈現爆發式增長。當前,中國人口紅利逐步消減,2011年,中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到9.25億人峰值后,2012年開始首次下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問題都是如何解決的。
京東X事業部的智能物流系統非常科學合理,針對偏遠地區時,京東將使用六軸配送無人機進行系統化配送,這種帶有智能碼垛設備的產品非常適合現代物流。而另一個智能物流操控監管系統作為配套也非常便捷,通過對無人車進行實時監控和實時操作來完成投遞非常低耗快捷,這一設備已經在中國人民大學運行兩個月。看來偏遠山區的朋友再也不用跑到村頭領快遞,或者是地址不在配送范圍內了。
孩子不輸在起跑線 兒童教育機器人風潮
本人在公共服務機器人展區看到多款教育機器人,有類人型機器人,也有寵物狗造型機器人,還有“球型”或“蛋形”的機器人。
此次參展的教育類機器人主要服務于兒童或青少年。本人輕按觸摸屏,機器人便主動開始與我溝通。十幾分鐘的體驗里,教育機器人基本都可以完成簡單的對話,有的還可以做一些肢體動作。
合肥淘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王睿一介紹,公司開發的阿爾法蛋型機器人包括個性化教育等多個系統,與多個學校保持合作,豐富了學校教育形式。除互動學習語文、數學、成語故事外,機器人還能實現智能陪護,實時監控孩子的起居安全。家長可以用手機與機器人相連,與孩子進行視頻對話或通過旋轉攝像頭監控家中的具體情況。
總結:
本次機器人大會,還是從產品層面來看,創新幅度和發展速度都相對較小。而工業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相關技術的發展,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很多過去不夠成熟的技術,在本屆展會上都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連國外的機器人行業專業,也為這些技術的進步感到驚嘆。
正如臺灣大學講座教授,IEEE工業信息期刊總編羅仁權先生所言,“大陸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和技術的發展速度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近幾年來已經甚至能夠與美國比肩,相信大陸未來的發展會更加迅猛。”
推薦閱讀
8月24日消息(記者 趙晉杰)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圍繞“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主題,各國機器人協會主席分享了他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7年聚焦世界機器人大會
地址:http://www.brh9h.cn/n/jiqiren/2276.html
1/2 1